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啥我透析时容易出现低血压如何应对才好 [复制链接]

1#

小编前面讲过,血压的稳定是确保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类严重的并发症,还会加重肾小球硬化,促进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透析的效果。

有血透肾友就问了:那么低血压呢?为啥我血透时容易出现低血压?它这三番两次的来“捣乱”,有没有啥方法应对?别急,小编这就来说说。

首先,低血压是什么?有什么表现?

低血压是血透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发生率约为20%~30%。

少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压,大多数患者可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严重可出现昏迷。

低血压有哪些类型?

低血压主要有两类: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低血压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偶尔在久卧后突然坐起,或久蹲后突然站起会出现黑蒙,大多不需要特别治疗。

病理性低血压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且病因明确,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感染等。透析患者出现的主要就是病理性低血压。

血透时为什么会出现低血压?

一些容易导致低血压的因素有:

1.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设定的干体重过低、透析机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2.透析液温度较高、透析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低钙透析液、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使用醋酸盐透析等导致的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3.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因素。

4.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出血、溶血、空气栓塞、脓毒血症等。

一般来说,老年人、肥胖、糖尿病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透析时更易发生低血压。

发生低血压时应如何应对?

出现低血压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头低位并立即停止超滤,补充ml生理盐水。

若低血压症状缓解,则可逐步恢复超滤,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若症状未缓解,应再次补充生理盐水,减慢血流速度,查明病因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必要时可应用升压药物、停止透析或转换治疗模式,如改为单纯超滤、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

以上就是关于透析中低血压的一些知识,至于如何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小编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