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临床上会把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两种,在患病早期,Ⅰ型糖尿病的患者多会有“三多一少”的表现,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而Ⅱ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所以患者很难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更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麻烦的是,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Ⅰ型糖尿病,临床上将近90%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Ⅱ型糖尿病,很多患者由于就诊时间晚,患病时间长,在治疗时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预后很差。
其实,不管是Ⅰ型糖尿病还是Ⅱ型糖尿病,单凭症状判断都不准确,想要在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踪影,大家就必须得有一个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至少一年体检一次,在检查出自己血糖偏高时就要有意识地控制血糖,适当改变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检查完一看没有大病,就把报告丢在一边,这样体检就没意义了。
而除了血糖升高,大家也要小心低血糖,很多朋友会觉得低血糖的人肯定不会得糖尿病,所以他们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都不怎么当回事,毕竟吃饱之后症状就消失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事实上,如果大家频繁出现餐前低血糖,这很可能也是糖尿病的前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预示着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血糖的利用率降低,尿糖则很有可能增多,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患者出现餐前低血糖的几率就大大升高,饭前出现心慌、手抖、极度饥饿等症状的几率就会比普通人高。
另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初期,为了保持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对血糖的控制能力,胰脏内的胰岛B细胞就会增加胰岛素分泌的量进行弥补,时间一长胰岛B细胞就有可能发生恶化,出现代谢异常,即使是空腹状态,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仍比较高,从而导致餐前低血糖的出现。
这时,如果大家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医院接受治疗,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减重、药物治疗等手段,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问题大多可以得到解决,减少其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从而预防糖尿病。
反之,如果大家忽视了频繁发作的餐前低血糖,放任胰岛素敏感性持续降低,最后就会迎来无法靠自身控制的高血糖,而高血糖会逐渐演变成糖尿病,甚至糖尿病肾病。
总而言之,预防糖尿病不能只看血糖是否升高,心慌、手抖、极度的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留心,尤其是那些有肥胖问题的朋友,对于身体的任何异常都应该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