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导语:在临床上,为了稳定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通常会采用降糖药物达到降糖的效果。目前存在的降糖药主要有8个大类,分为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等、磺酰脲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DPP-4酶抑制剂等。
而国人比较常用的首选胰腺降糖药是二甲双胍类药物,这种药物不会刺激胰岛被他细胞,对正常人几乎不会产生作用,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却有显著的效果。而除此之外,还有备用一线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等。
不少糖尿病患者都在接受降糖治疗时,首选二甲双胍。这种药物是治疗的一线用药,能够在相对低廉的价格前提下,发挥比较好的降糖作用,并且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安全系数都是比较高的。有些患者甚至将二甲双胍奉为“神药”,希望长期靠这个降血糖。
但今天医生告诉你,二甲双胍虽然降糖效果好,但服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在用药降血糖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件事。正在吃二甲双胍的糖友们,这些关于二甲双胍的服用注意事项,你知道几个?你吃对了没?
二甲双胍服用注意事项汇总
(一)用药原则:由少到多,逐渐增量
对一些首次查出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二甲双胍的用药应该从最小有效剂量的毫克每天开始服用,并且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使用这种降糖药。在稳定血糖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最小剂量的药物,以免因为药物给肠胃带来不必要的刺激。
有的患者觉得降糖效果不太好,可能还会擅自增加药量,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可能导致血糖骤然降低,引发低血糖。肠胃更容易受到药物剂量增大的影响,产生不适,最大剂量不超过2毫克/日。在65岁以上的糖友不宜达到这样的剂量。
(二)副作用之肠胃不适
在一些初次用药的患者身上,可能因为用药出现不适,引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口干口苦甚至出现腹胀、腹泻等情况。提醒人们用药的初始,控制药量、逐渐增大剂量。在出现异常后,及时告诉医生,必要时调整药物用量。
服用时可以选择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者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在就餐时用药或者餐后服药,能够减轻药物给肠胃带来的副作用,也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三)用药前需检查肾功能
很多患者表示不理解,自己在服药的时候都问过医生了不会造成肝、肾损伤,为什么还要检查肾功能?
事实上二甲双胍主要是通过肠道吸收后,随着肾脏代谢排出体外。这种药物不会直接损伤肾脏,但是需要依靠肾脏代谢。对肾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能引发二甲双胍排出异常,在人体内堆积,可能引发酸中*。
(四)1型糖尿病用药要预防低血糖
对普通的糖友而言,二甲双胍只会在高血糖的情况下起到稳定降糖的效果,通常不会引发低血糖,但是在一部分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因为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就可能引发低血糖,带来不适。为此,对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期间,联用胰岛素治疗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引发低血糖。
(五)长期用药可能引发维生素B12缺乏
这一点是比较广为人知的副作用,但也很容易被人忽视。二甲双胍用药后,可能影响人体内的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减少,从而引发维生素B12缺乏,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增加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对糖尿病并发症也可能造成影响。
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建议人们定期补充维生素B12,可以选择食物补充也可以选择药物补充剂,都是不错的选择。
(六)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有讲究
对有些患者而言,除了需要服用二甲双胍,还需要兼用别的药物。这就涉及联合用药的问题。
比如想要兼顾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时候,可以选择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但可能加重肠胃不适。当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用药时,能够互补,加强降糖效果。
还有二甲双胍联合抗凝药比如华法林时,可能增加抗凝药的药效,增加人体出血倾向。联合西咪替丁时,可能增加二甲双胍的利用度,需适当减少剂量。
如果你不清楚正在服用的药物和二甲双胍是否存在特殊的反应,那么最好在用药前咨询医生,了解联合用药的禁忌。
(七)有些糖友不适宜服用二甲双胍
体型比较瘦的糖友在用药后,可能因为药物抑制食欲,而影响身体越来越瘦,对健康不利。
存在心脏疾病、肝功能不全的人群,不宜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女性妊娠期、长期酗酒的人群不宜使用二甲双胍。具体的还有一些其他人群,可以在医嘱下正确用药。
对糖友而言,正在服用的二甲双胍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降糖药物,也是一种基本药物,但如果这几个注意事项你不知道,很可能不知不觉中已经踩了雷区,可能影响药效和病情。
结语:从降糖的目的来看,降糖药的使用需要长期稳定体内的血糖变化,对糖友而言,认准“药”字号的药物,能够更好的稳定血糖。而对一些外面售卖的降糖药等,可能仅仅是“食”字号,这种产品无法产生治疗为目的的效果,还有些“食健”字号的产品也属于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带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除此之外,一些宣传能够根治糖尿病的药物也都是假药,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出现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根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