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国俨然已经成为糖尿病大国,一般来说,糖尿病都后天引起的二型糖尿病,此类糖尿病的症状包括血糖飙升,头晕心悸等等,同样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会有一个格格不入的症状,那就是迅速消瘦,往往令人感到疑惑。
因为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是因为饮食不注重均衡,从而导致自身摄入了过多的糖分,造成胰岛疲惫所引发的糖尿病。大量的糖分堆积,往往会更胖才对。
01为什么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普遍会变瘦?
其实不仅仅是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同理,同样会变瘦,我们先来看一看身体中摄入糖分的分解过程。
第一步:糖分摄入,糖分通过消化系统融入血液,称为血糖。
第二步:血糖升高后,胰腺会在大脑的控制下分泌胰岛素,用于代谢吸收糖分。
第三步:胰岛素将糖分分解完成后,形成糖原,分别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
第四步:我们正常的行为消耗开始使用这些糖原,维持生命活动。
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因为糖分过多摄入或者基因遗传问题,导致胰腺对于糖分的到来并不敏感,不愿意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代谢糖分。
通俗点说就是上述四步中,第二步出现了问题,直接导致身体中的血糖没有办法合成供给人类生命活动的糖原。
当我们身体中没有足够的糖消耗时,身体会怎么办?它们会将身体中的脂肪提取出来,转化成能量供给,而脂肪其实变相的就是你身上的肥肉和体重,时间久了,身体大量的脂肪被利用,当然就会变瘦。
02糖尿病患者变瘦的情况,属于健康的现象吗?
这里其实我们要分类看待,糖尿病患者变瘦,虽然有病情本身的原因,但是后续的一些行为,同样也是加剧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的原因之一。
区分开来,可以分为健康瘦身,不健康消瘦,和正常变瘦。
正常的变瘦,就是上文所讲述的,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疾病机理的问题,导致变瘦。
03不健康的消瘦是怎样的?
第一种原因:因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从而导致的加剧消瘦现象
有些人在得知自己罹患了糖尿病以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心情终日是阴暗的,自然身体各个器官的活跃度也会受到影响,身体不能正常吸收营养维持生命体征,自然会加剧瘦弱的现象出现。
第二种原因:因为过度服药,不尊重医嘱而导致的消瘦现象
糖尿病患者是要通过服药来维持血糖的,而二甲双胍,阿卡波糖都是在降血糖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影响体重的药物,但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影响不会很大。
可有一些患者为了积极反映自身的药效,会私自改变用药计划,大量的降糖药摄入,因此体重减轻的症状也会加剧。
04健康的瘦身又是怎样的呢?
健康的瘦身往往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积极科学的控制血糖,努力运动的结果。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了解,一般医生都会让糖尿病患者积极运动,提高糖分利用率,从而继发胰岛活跃性。
因此,一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坚持运动,通过运动来维持好自身血糖。运动燃烧自身脂肪,自然也会让其体重减轻,可这是正常的生理代谢,并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属于健康的瘦身。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得病后变瘦,原因有很多,并不全部值得高兴,也不是全部都要保持悲观。不可以一概而论。
我们要在出现不健康消瘦情况时,积极地调整自身的情绪和注重药物摄入的规划,来缓解症状。
在正常的生理消瘦情况下,要积极配合治疗,先维持好血糖的稳定,在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在健康的瘦身情况下,要学会坚持,通过自身调节系统慢慢的将自己胰腺的活跃激发出来,持续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程度,以便于更好地维持血糖的平衡。
05除了上文所述“健康瘦身”意外,糖友们在应对变瘦的现象时,怎样做最佳?
使用少量多餐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根本病症,就在于胰腺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来将食物的糖分转化为糖原,那么,我们就要顺着胰腺的情况来,每次吃的东西少一点,就可以在胰腺的承担范围内,进行能量的补充。
有人就会疑惑,吃得少,营养不够,不就会更瘦吗?
因此我们还要实行多餐的原则,将原本的工作量,分批次的交给胰腺,这样就能在不增加胰腺负担的同时,也能摄入足够的能量转化为糖原,自然能减少病态消瘦的问题。
定期体检,检查病症
已经检测出糖尿病,体检同样很有必要,不仅仅糖尿病自身会引起消瘦现象,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也是元凶之一,保持好体检的习惯,就可以随时检测自己体内并发症的状况,将可能减少体重的并发症建针对治疗。自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消瘦的问题。
学会补充多方面的营养元素
吃的方法学会了还不够,吃什么同样很重要,食补仍然是最有力,最能保障身体安全的方式之一,举个例子,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和铁的摄入,而这些营养元素,都是可以帮助胰腺来分泌胰岛素,代谢糖分形成糖原的。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支撑,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消瘦情况加剧的现象。
总结一下,注意一些糖尿病治疗上的禁忌,例如胡乱用药,自暴自弃等,都有可能加重病情症状,例如消瘦等等,希望糖友们可以理性对待,对于一些有助于帮助缓解糖尿病后续症状的方法,也要形成习惯,坚持执行,才能真正的对病情,对消瘦情况的遏制,有所帮助。
结语:糖尿病患者后续症状众多,不仅仅是消瘦的症状,整个治疗过程在都需要采用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养护,才能更好地维持血糖平衡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