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2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
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有人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得了白血病和糖尿病。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表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王福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滑动查看
第一,疫苗中的各种物质对人体是安全的,不会直接致病。灭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级别的病*抗原或重组蛋白,以及氢氧化铝佐剂和辅料等其他成分。它们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关规定,本身不可能导致疾病。对于疫苗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均经过有关机构的严格检定并达标,例如:目前接种的灭活疫苗中残留的甲醛含量在≤0.μg/剂的范围内,其浓度比人体血液中正常稳态的甲醛水平(2.6mg/L)还低47倍。
第二,目前我国接种数量最大的新冠病*灭活疫苗,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并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与国内外已上市的、并使用数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灭活工艺基本相同,至今未见接种这些疫苗与发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关联的报道。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研发的多款新冠病*疫苗,先后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已在多个国家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安全性符合国际标准。
第三,临床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的年和年,我国因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0.15%和0.14%,而疫情发生以后的年和年两年,其住院次数占比均是0.13%。在年和年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是2.1%;疫情发生以后的年和年两年,其住院次数占比在2.2%。
根据我国疫情防控*策,我国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目前我国3—12岁儿童和12—17岁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率为90%~%,总人数已近2.5亿。在这么大范围新冠疫苗接种的背景下,大量的预防接种与某些严重疾病的自然发生在时间上偶合是必然的现象。大家可以简单推算一下,如果新冠疫苗真的会引起糖尿病和白血病,那么由此产生的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次将出现显著增长,但是从实际监测和临床统计的数据中,并未看到这种现象。
王福生表示,综合以上的分析,新冠疫苗接种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表示,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加强免疫接种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
王福生建议应科学看待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
1.人体在接种疫苗后,不同人群个体之间有差异;此外,新冠病*本身也在不断变异,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保护能力也不完全相同。
2.在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体,即使出现了突破性感染,其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3.强调戴口罩、打疫苗加强针等其他防护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这也是要求打过疫苗的人群仍要加强个人防护的原因。因此充分发挥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不仅需要医学人员的努力,而且也非常需要公众的理解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