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大鱼大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虽然满足了味蕾,但是却存在健康隐患,导致有很多慢性疾病找上门来,比如三高问题。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三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高血糖影响尤为严重,如果血糖持续升高不能及时控制,很容易诱发糖尿病。
而糖尿病又会引起众多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一定要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也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血糖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既是诊断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主要方法,又是监测和评价糖尿病或糖代谢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临床检测的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浓度,一般来讲应用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更为特异。
相信大家平常体检时都会监测血糖水平,然而大部分人却不清楚血糖的标准范围,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已公布,4.0~6.1或不再适用,建议了解
根据以前的血糖标准,如果血糖水平为6.2mmol/L,这有可能被认为是血糖偏高,但如果根据血糖标准更新以后的数据,或许这样的数值算不上高血糖。
最新的血糖标准范围为4.4~7.0mmol/L,如果监测血糖水平时,数值在这一范围内,这说明血糖还算稳定,并且不同年龄的人血糖标准也不一样,下面为大家分享详细的范围数据。
青少年(18岁以下):这个年龄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长的速度比较快,身体中的新陈代谢速度也比较迅速,因此血糖标准应该控制在4.0~5.0mmol/L左右。
中年人(18-45岁):处在这一年龄的人群,工作压力大,整天坐着,血液循环缓慢,新陈代谢略低,血糖水平应控制在4.0-6.1mmol/l之间。
中老年人(45岁以上):45岁以后身体机能下降,内分泌失调,老年人最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9.0mmol/l左右,属于正常范围。
测血糖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在选用消*采血部位时,需要选用75%的乙醇,不可选择其他对检测有干扰性的消*剂,比如像碘伏。
2、待乙醇干后方可进行采血。
3、在采血针穿刺皮肤以后轻压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棉球轻拭去第一滴以后,将第二滴血液滴入试纸区上的指定区域,穿刺皮肤后一定不要过度的用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会造成结果产生偏差。
4、在出现血糖异常的结果时,应该及时分析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处理措施,比如像复测或者复检静脉生化血糖。
血糖异常时,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血糖异常可分为血糖升高及血糖过低:
第一:如果血糖升高,特别是很多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还可能伴随有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在血糖明显升高,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时候,甚至可能导致昏迷、死亡。
第二:如果血糖偏低,可能出现头昏心悸、出汗(很多患者感觉是出冷汗)、饥饿感、颤抖、面色苍白、低血糖昏迷等症状。
血糖升高及血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糖?
——控制饮食
高血糖患者要想降低血糖一定要注意严格控制每天的蛋白质含量、热量含量,让这些含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我们人体当中的糖分才能够得真正的消耗。
——坚持适量运动
锻炼对身体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慢跑,运动时间安排为饭后30分钟。
切记不能空腹锻炼或做剧烈运动,每次锻炼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每周至少4次,当然不要忘记在锻炼前后做热身和伸展运动。
——使用降糖药物
是降糖方面比较关键的一步,在选择降糖药物时,一定要遵从医生建议,因为每个病人病情不一样,现在药物种类也很多,医生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机制的药物,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另外,在降糖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时监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