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早有预兆警惕帕金森非运动性症状
TUhjnbcbe - 2024/3/24 18:2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613/4639051.html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比重达18.7%,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病于老年群体,我国有约万帕金森病患者。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围绕该疾病的诊断、治疗,记者采访了临床专家。

发病前早已出现非运动性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帕金森病。这种疾病多发病于55岁以上老年群体,在中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7%,80岁以上超3%。令人揪心的是,长久以来人类尚未找到根治帕金森的方法,好在该病起病缓慢,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帕金森病呢?目前,帕金森病的具体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病理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中脑黑质腹侧的致密部,该区含有大量多巴胺神经元,病变导致该区分泌的多巴胺分泌减少。可见,失去多巴胺,不仅失去快乐那么简单。

首都医院神外一病区副主任刘长青介绍,帕金森主要有三大运动性症状,包括行动迟缓,起步困难,行走缓慢;震颤,手脚抖动,精细活动受影响;肌肉僵硬,呈钢管样或齿轮样。“除了影响生活质量,理论上帕金森病不会影响患者寿命,但行动受阻容易造成意外伤害,需要引起重视。”刘长青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45岁以下患者占比近10%,以轻症为主,但年轻人发病情发展较快。

其实,在运动性症状出现前10-20年,帕金森病患者就出现了非运动性症状,比如嗅觉减退、疲劳感、情绪低落、睡眠障碍、便秘、尿频等。“由于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往往容易被忽视。”刘长青说。

“开-关”现象并非药物副作用

目前,药物和手术是常见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有3-5年的“蜜月期”,患者在确诊后的前几年遵医嘱服药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维持正常生活,但随着服药时间变长,机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变差,身体产生“开-关”现象。

刘长青介绍,“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不能活动和突然行动自如。“开-关”现象并非药物的副作用,而是长期服药出现的运动性症状的并发症。还有种并发症是疗效减退,疗效减退指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药物不像以前那样起效时间长了,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现在2个小时药效便逐渐消失了。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制定适合当下病情进程的治疗方法。”刘长青说。

“蜜月期”后,不少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先服药,后手术,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能够排除非原发性帕金森病误诊的风险,”刘长青说,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手术疗法也越来越安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机制是利用电信号,替代原有多巴胺的化学刺激,现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更加安全和精准,疗效也更加确切。

刘长青提示,跟阿尔茨海默症一样,帕金森也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是机体老化导致的疾病,现有和潜在治疗方法很难达到修“旧”如“新”的效果,但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的方式,尽可能延长“蜜月期”,让患者维持正常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有预兆警惕帕金森非运动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