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哈佛大学FrankDoyle和EyalDassau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学术期刊《DiabetesCare》上发表论文,该文介绍了新型人造胰腺系统在6万小时以上的12周多场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该实验的受试者由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和明尼苏达州的30例1型糖尿病患者组成,人造胰腺系统持续监测了他们的葡萄糖水平并自动调整胰岛素输送设置,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红蛋白A1c(HbA1c)和低血糖时间两个重要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层。它发病时比较急剧,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其发病的病因有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遗传因素以及病毒感染等。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时刻警惕其血糖水平,并定时通过针头注射或输注泵给予一定剂量的胰岛素。而人造胰腺可以模仿健康人的葡萄糖调节功能。人造胰腺由置于患者皮肤下面的胰岛素泵和连续葡萄糖监测器组成,其搭载了类似手机蓝牙中的高级控制算法,可以控制胰岛素泵根据患者的饮食、活动、睡眠、压力以及新陈代谢等因素的变量向患者提供胰岛素。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开发了自适应控制算法系统,它增强了人造胰腺的功能,试验时间也证明了它的可靠性,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探讨它的下一步临床应用计划,希望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