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维,是武汉市一名普通公务员。
疫情爆发后,作为第一批下沉到社区的公职人员,我被派往江南小区开展抗疫工作。
这天,是我在江南小区工作的第13天。
早上九点半,我正在物业办公室统计药品采购清单,采购量特别大,工作很紧张。
昨天,小区正式封闭,住户们心理波动很大,纷纷在群里
我,有的直接打电话追问,生活物资到底能不能保障?更紧急的是家庭用药问题。
昨天,我在抗疫群里发布了统计药品采购通知,结果各种信息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从心脑血管,到小儿健胃消食,从酒精、口罩,到验孕棒、避孕套……还有糖尿病患者家属急电,每天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快没了,急需购买。
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生活的包罗万象。
药品清单还在不断追加,通知里截止十点,因为有些药是救命的,必须今天就采购到。
为了节省购买时间,必须把这些清单提前归类整理好。
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物业经理打来电话,提醒我看防疫群。
我这才发现,群里正在现场直播,并不停地有人
我。我估计物业也是分身乏术才找到我。
这家物业公司的员工大多是外地人,留守小区的,算上保安和保洁,总共才7个人。
也因此,防疫初期,小区管理松散,引发了许多业主不满。
这会,有几位业主通过阳台窗户,拍摄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没戴口罩,正在小区里转悠,翻垃圾桶收集塑料瓶。
更为要命的是,他还推着一辆婴儿车,里面坐着个一岁多的孩子,也没戴口罩。
群里已然炸了锅,大爷被人肉了。
“我们小区已经有3例确诊病例,他这样翻垃圾桶,还带个孩子,真不知怎么想的?”
“我真是服气有些老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不知道他们这种无畏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老人糊涂就算了,年轻人也糊涂吗?一家子就没个明白人?放任老人孩子出去游荡?”
更多人
我:周维,快将他劝回去!我一个头两个大,叮嘱同事继续整理清单,自己跑了出去。
小区不大,加上业主们在群里提供的“精准定位”,很快就找到了那位大爷。
“大爷,现在外面不安全,您快回家去。”
我反复说了几遍,大爷充耳不闻。
没办法,我只能靠近他大声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您翻垃圾桶太危险了,况且还带着孩子,赶紧回家吧。”
谁知,大爷突然发飙了,歪着头,指着我的鼻子吼道:“我用你管?不让我出来,那我吃什么?喝什么?你管吗?”
我一边后退,一遍安抚他冷静,至少先戴上口罩。
但大爷不依不饶,继续逼近我吼道:“我戴什么口罩?我没病戴什么口罩?”
见他情绪激动,我只能先避远一点。
这时,早有附近的住户从窗户里拍了视频发到群里,大家更加激动了,嚷嚷着要报警。
我苦笑,都是邻居,报警不至于。
我在群里艾特大家,既然老人带着小孩,家里肯定还有年轻人,如果有认识老人的,赶紧通知他们家人,将老人和小孩领回去。
那位大爷见我不再阻挠,继续从垃圾桶里捡了几个瓶子装进婴儿车后面的袋子里。
我的后背炸出汗来,我自己也有孩子,看到这样的情形实在是揪心。
我心想,莫不是老人真的生活困难?还是他精神有问题?
可是,前期我找物业摸排时,并没发现这样特殊的家庭啊。
我只能跟在后面,一路劝,让他有什么困难可以提,社区会帮忙解决。
可是,大爷根本不理我,径直走到下一个垃圾桶,继续“开展工作”。
我正犹豫着要不要叫保安过来,从远处跑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睡衣拖鞋,看那发型就知道刚从被窝里起来。
尽管如此匆忙,但他还戴了口罩。
他又急又怒,先抱起孩子,一把扯过那个袋子扔在地上,对大爷喝道:“你这是干啥?自己不要命,还想要你孙子的命吗?我就问你,你捡这些破东西干啥?家里缺你吃了,还是缺你喝了?”
他越说越急,几乎要哭出来:“现在这种时候,您就不能消停点吗?非要闹得鸡飞狗跳,家无宁日?”
我猜这应该是大爷的儿子,于是提醒他,别在外面逗留太久,快带老人孩子回家吧。
那男人叹了口气,对老人说:“快回去吧,你这得全身消毒。”
那位大爷在儿子面前,倒是没了脾气,推了婴儿车就要走,临走还不忘想捡起地上的瓶子,他儿子跺脚道:“你还捡这些做什么,还不赶紧扔掉。”
大爷去扔瓶子了,那男人有些尴尬地跟我说:“周主任,你看能不能让邻居们别在群里直播了,我老婆还在睡觉,要是她知道了,家里非得翻天不可。”
尽管他戴着口罩,可我仍然从他眼神里感受到了满心的愁苦。
我也是儿子和丈夫,深知双面胶的苦楚。
于是安慰道:“行,我这就在群跟大家说,他们会理解的。老人上了年纪,就跟小孩似的,成天被关在屋里,也确实憋得难受,你别上火,多做工作,多花点时间陪陪老人,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谢谢谢谢”,男子一叠声地说:“你放心,我一定管好我爸,不给大家伙添乱了。”
看着祖孙三人离开的背影,再抬头看着家家户户的窗口,我心里五味杂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今日今时,这本经最难念。
处理完这场风波,已经快11点了,我赶紧回办公室和同事小方一起去买药。
路上,小方开玩笑说:“你还记不记得,刚到小区时,你还安慰我们,说我们是所有人中最幸运的,你看看现在……”
我苦笑。
当初我的确庆幸过,江南小区是新社区,住户以年轻人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几乎没有困难户、孤寡老人等老旧社区存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因为小区不在市中心,我们入驻前的感染率为零。
虽然经过排查,查出三例疑似病患,并很快确诊。
但是,那一家三口非常有公共安全意识。
因医院,他们回家后就一直自我隔离,除了半夜出来丢个垃圾,几乎没出过门。
直至后来,男主人出现发烧症状,他们又第一时间上报。
我去他们家时,他们家已经快弹尽粮绝,米没了,连续吃了两天面。
女主人倒还乐观,她说:“还好在弹尽粮绝前有了症状,不然,我们以为自己没事,出去买东西感染了别人,就罪过了。”
女主人的话,令我这个大男人的眼眶都红了。
如今,夫妻俩和医院,还好都属于轻症。
我听同事说过许多不配合隔离和治疗的案例,但是,就我接触到的这一家人来说,真的是自觉自律到令人感佩。
想到这里,我对小方说:“不对,我们还是最幸运的。”
买药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要曲折。
一是许多药店药品缺货,二是有些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必须购买指定厂家生产的,不能用同类药物替代。
我们跑了八家药店,才基本买齐了,当然,口罩、酒精之类的,药店统一声明:缺货。
回到办公室,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我们又紧急通知业主们按楼栋分批取药。
直到这会,我才想起,我和小方跑了一天,连午饭都没吃,这不想起来还好,一想起来,才觉得饿得难受。
我将两份盒饭在微波炉里转了一下,然后和小方端到室外,分开两米,各自在冷风中狼吞虎咽。
因为据专家说,空气流通的地方比较安全。
拿物资的人络绎不绝,看到我们站在空地上吃盒饭,都一再的感叹:“你们辛苦了。”
虽然站在风里有点冷,但我的心是暖的。
人与人之间,在这样的时刻,有这样的一句话就足够了。
吃完盒饭,我和小方又赶紧联系住户买菜的问题。
天气预报显示,明天武汉将大范围降温,如果下雪,交通运输就更困难了。
更重要的是,家里没菜,住户心里没有安全感,人心不稳。
刚好区里到了一批爱心菜,我们申请了,明天一早就可以去拖回来。
我安排了一下明天的行程,先去拖米油面,再去拖菜,再就是水果。
我心里盘算着,把民生工作做好,大家心里安定了,许多工作也就好做了。
快要下班时,突然有人在办公室外面叫我。
我出去一看,是个中年男人,他左手拎着一箱牛奶,右手拎着一包零食。
大家都戴着口罩,几乎认不出来谁是谁。
他说,他是昨天托我买胰岛素的住户。
“我看你们太辛苦了,也帮不上什么忙,给你们送点吃的,肚子饿了垫一垫。”
我刚要推辞,他直接将东西放在门口就走了。
说实在的,无论是代购药品,还是买菜,这都是我们份内的工作,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却收到这么多感谢。
那一刻,我心里热乎乎的,对他人,对工作,对这个城市。
疫情让大家必须保持距离,可是,它却把彼此的心拉近了。
回到集中居住的酒店,已经晚上十点半,我筋疲力尽。
但还是冲进浴室,从头洗到脚。
洗完澡,又掰了颗生蒜放进嘴里嚼。
我也明白,吃大蒜杀菌只是心理作用。
但是,对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来说,唯一的防护设施就是口罩,大家都是肉体凡胎,哪有不怕的。
收拾停当,已经11点多,躺进被窝,我拨通了老婆的视频电话。
只响了一声,她就接了。
她照例问了我今天做了些什么?危不危险?
我自然不能跟她细说,不然,她又要瞎操心,就故意转移话题问:“儿子呢?”
她突然生气了:“就知道你儿子,你心里就没有我吗?”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将镜头转向了儿子。
三岁的小家伙已经睡熟了,小脸很安详,两只手还保持着婴儿时期的习惯,做出投降状。
看到儿子,我所有的疲劳,烦恼,都抛到了脑后。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啊,我们奔波劳碌,我们冒死抗疫,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他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啊。
老婆在那头有些幽怨地说:“这两天你能不能抽时间去看看我爸妈?”
我心里涌起一阵愧疚。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今年刚好轮到在我家过年。
谁曾想,疫情爆发,全城封锁,她带着儿子跟我父母在一处,她父母在另一处,这么长时间也不得探望。
“你也知道,我爸三高,我妈心脏不好,我真的很担心他们,他们又一贯报喜不报忧,今天打电话,他们说还有腊鱼腊肉,能撑一段时间,他们的身体,总吃那些怎么行?”
我又是一阵内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好女婿,我没什么浪漫情怀,总是一工作起来就忘记家人。
“你放心吧,明天我出去采购,顺便买些菜给他们送去。”我安慰妻子道。
又跟妻子絮叨了几句,睡意很快袭来,挂断视频,我就睡了。
半夜,我被狂风拍打窗户的声音惊醒,心里哀叹,老天爷可真会凑热闹啊。
第二天一早,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降到零度。
经过大半天的奔波,我和小方分批拖回了住户们急需的米、油、面,蔬菜、肉类,还有水果。
因为物资众多,物业办公室放不下,我只能放在小区广场进行分发。
头顶飘着雪,脚踩着雪水,站在寒风中,两只耳朵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
小方更惨,他个子高,雨衣遮不住他的腿,两根裤管全被打湿,都快冻住了。
这倒不算什么,问题是,我们在风雪里站了一个多小时,之前预定的业主才来了不到三分之一。
之后,我不停地在群里呼吁,赶快下来领取物资,工作人员快支持不住了,但效果甚微。
我就纳闷了,之前报需求时那么踊跃,怎么现在都不积极了呢?难道因为下雪不想下楼了?
正当我打算回办公室,根据预定名单分别打电话通知时,群里有业主站出来为我们说话了。
一位姓叶的业主说:“人家冒着风雪给我们运来了菜,你们连下楼取都嫌麻烦,到底还有没有良心?”
剩余40%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