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李清波主任。
在门诊这几十年,我发现来看糖尿病的朋友,最关心的两个问题:能治好吗、多长时间能好?为啥我明明很注意了,但是血糖却老是反复升高?
80%的人都疑惑自己平时的饮食和周围人看起来都差不多,为啥自己会得糖尿病?其实大部分得糖尿病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脾肾虚弱,脾气衰弱、运化功能失常。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就是一些患者的生活习惯了,例如:
爱吃米饭面条和肉类,容易生内热。
吃完能坐着就不站,导致代谢不佳积攒到脾肾,负担加重。
熬夜或者睡觉时间不足,让脾肾又累又得不到休息。
出现问题就吃西药,这样伤脾胃又累又受伤,脾肾过度使用就容易虚脱,血糖就会反复蹦跶,时间长了能不得糖尿病么?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调理糖尿病,必须脾肾同调。
就像前几个月来就诊的这个朋友,今年60多岁,过去一直都是吃的西药控制,但效果一直一般,直到最近视力变差,出现了并发症才开始害怕,就想来找中医寻求从根本上调理的方法。
换着说自己最近总腹泻,口干舌燥,没怎么喝水但是老是想尿,之前天天回家爬6楼不在话下,现在上到一半腿就酸了,晚上睡觉能听到明显的蝉鸣,我见换着穿着比别人厚,一问,果然怕冷,晚上总出虚汗。舌头是淡红色,舌苔薄白。
诊断为脾肾阳虚,结合她的情况,给开了四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茯苓、炒白术、陈皮、生白芍、炙甘草、当归、炒谷芽、竹茹、麦冬、山茱萸等(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具有普适性,故不放剂量)
调理的同时也嘱咐她要重视日常的饮食控制,多运动,按时服药。
半个月后,血糖就已经平稳,测空腹血糖降至6.2,腹泻耳鸣出虚汗等症状逐渐缓解。坚持巩固了一段时间后,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后期又加减了两味药,近期回访时,家属说患者最近血糖平稳,人也很精神。
我的调理思路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两个器官共同维持体内代谢平衡”。
患者一开始对于血糖升高很不在乎,脾肾负担过重代谢不佳,白日畏寒夜间虚汗,再加上长期吃西药治标不治本(脾肾),脾肾气虚,所以调理上以脾肾为中心。
故以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剂,加陈皮、炒谷芽解决因脾虚导致的腹泻、体虚、畏寒、舌苔发白等症。
茯苓、山茱萸:温补肾阳、缓解肾虚带来的腰膝酸软、耳鸣。
麦冬、竹茹:清热祛、生津止渴,缓解患者口干舌燥。
当归:益气和中补气血。
诸药合用,脾肾同补,正气足,血糖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具有普适性,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擅自抓药。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