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涂鸦的共通心理到此一游背后的社会病
TUhjnbcbe - 2020/8/17 10:45:00
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

涂鸦的共通心理:“到此一游”背后的社会病


5月28日,在河南平顶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很多游客在参观完大佛后,都到景区专设的刻字留念处,把附带自己姓名的“到此一游”刻在石头上或写在签名板中。


“丁X昊到此一游”事件,一时引发了国民素质的新一轮批判。


在被指责为个人素质低下的声音里,丁X昊也许受到了人生第一次实实在在的教训。


疾风暴雨式的舆论风暴,提供了一次观察转型期国民心态的好机会。但显然,“到此一游”里面,犯的不仅是个人病,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


野蛮抢占道德制高点攻击丁X昊的喧嚣,其方式与形式已经背离了此前的初衷,这让病因显现: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不应该这样充满道德亢奋的指责、谩骂。或许用文明的方式去传播文明,才能育化更多的文明。而这一事件中反衬出国民更加缺失的,还有从小就缺少的公民对公共空间、历史文明承载物尊重的公民教育和公民精神。


“到此一游”或许是人类共有的心态,但文明程度越高,才能克制得更好,隐蔽得也更好。


涂鸦的共通心理


“到此一游们,你们要火了!”5月25日,友“小狂浪区”在微博上写下这句话。因为这天,人们已经被微博上爆出的“丁X昊”涂鸦事件所惹怒。


事情皆因友“空游无依”5月24日深夜的一条微博。该微博配图显示,埃及神庙一处距今3500多年的浮雕上,被人用中文歪歪斜斜刻了“丁X昊到此一游”。仅两分钟后就有人回复:“的确让人难过,希望它成为另一种历史,真正已经过去。”


24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超过9万次,评论达1万多条。


紧接着,舆论继续演进。更多的“到此一游式”的涂画被友们扒拉了出来。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里“国安是冠*”的涂鸦被翻出来,宋寅在甘肃东千佛洞壁画上的题字留名,也在尘封13年后被曝光。


一场关于在景区涂画“到此一游”的争论,从微博等络平台一下席卷整个舆论场。“中国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因丁X昊的一笔题字,意外被唤起。”人民舆情分析师董海博5月27日在一周舆情综述中总结。


其实唤起的不仅是文物保护意识。很多人将景区涂画归结为国人“素质低下”问题,并对此进行了猛烈炮轰。但有心理学专家表示,很多人批评这是个人素质问题,其实不然,这更多的是种人类本性的体现,对此不能一味批判。


“胡乱涂鸦可以算是一种共通心理,一方面是彰显人们追求自我、突显自我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向他人传递信息、留作纪念的方式。”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任衍具告诉齐鲁晚报,之所以涂鸦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很大程度是因为其所具有的“人类共通”的心理。


其实,涂鸦并非中国游客的专利,很多外国人也喜欢在景区涂鸦。友“子夜的昙”告诉齐鲁晚报,她到过不少国家旅游,发现“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喜欢涂鸦。日本人在意大利教堂涂鸦,已经公开道歉过好多次了”。


“不能仅仅以中国游客的素质问题,来概括所有的景区涂鸦。”“子夜的昙”认为,敢在3500年历史的文物上留下痕迹,也确实需要勇气。


“破窗效应也不容忽视。”对于涂鸦在景点大量出现,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胡慎之将“破窗效应”归为原因之一。所谓“破窗效应”,意思是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却没人去修补,那么此后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砸破;如果窗户完好无缺,则很少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砸破窗户的人。


“很多人上学时都有过在课桌上刻字留名的经历,绝大部分人都是基于‘破窗效应’从众跟风,追随前辈们的脚步。”胡慎之笑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涂鸦的共通心理到此一游背后的社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