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今年55岁,一直以来和王叔叔在农村以种地为生,省吃俭用供养了两个大学生。5年前在农村免费体检中查出血糖高,乡镇卫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但是刘阿姨担心花钱觉得没啥大碍,一直没放心上,只是去诊所买了药。
诊所医生根据刘阿姨的情况,为刘阿姨开了阿卡波糖,但也没经过系统的化验和检查,只是医生根据经验所得开的药。尽管医生为刘阿姨开了药,但是她担心花钱,吃药也是有一顿没一顿。再加上农村人觉得糖尿病根本不是啥大病,不需要费钱去治疗,照样能吃能喝。
迄今为止,刘阿姨已经患有糖尿病5年了,之前她都没有发现有何异常,前不久她觉得双脚不舒服,总是很痒,而且走路走多还会出现抽筋且容易累。
但是刘阿姨都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是最近忙农活太累了。
这天家里忙着收稻子,刘阿姨没有穿鞋,直接到田地去割稻子,却不小心被田里的杂物割破了左侧脚,划了一个很深的伤口,只是去诊所做了简单处理后又继续干活了。
回家后,刘阿姨开始发高烧,吃了退烧药后仍高烧不退,诊所医生也没有办法,最终王叔叔和村里人一起将刘医院,体温39.5℃,随机血糖14.3mmol/L,左脚已经肿到比两个脚都大了。
医生询问过后得知刘阿姨已有5年糖尿病病史,但患病以来从未接受过规范治疗,饮食方面也从未注意。这次受伤之所以高烧不退肿痛严重是因为糖尿病的原因。
医生同时采取了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为刘阿姨降低体温,也劝刘阿姨配合做全身体检针对性地控制血糖,并嘱咐王叔叔为刘阿姨准备低糖低脂的饭菜配合控制血糖。
经过检查后,刘阿姨每天注射胰岛素并合理饮食来控制血糖,护士也会每天为刘阿姨监测血糖方便及时做出调整。
医生每天都会对刘阿姨的足部伤口进行消毒,并嘱咐抬高患肢以便促进血液循环。
经过三个星期的治疗,刘阿姨的足部才有了较大的改善,肉芽组织逐步增长,血糖控制也较为理想。
在出院时,医生嘱咐刘阿姨要按时吃药并注射胰岛素,规律合理饮食,自我监测血糖,还要按时来复查。刘阿姨听了医生的话,回家后按医生嘱咐的进行着,1个月后的复查,刘阿姨的血糖控制的较为理想。
为什么刘阿姨血糖升高后,会对她的足部有影响,足部受伤后迟迟不能愈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血糖高了,看脚就知道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报告中显示:糖尿病引发足部疾病的患者高达10%,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健康人群截肢的15倍。什么是糖尿病足?血糖升高为什么会引起足部的变化?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的疾病,当人体的胰岛功能发生障碍,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出现糖尿病。我们每天都要靠双脚走路,双脚承担着全身的重量,足部压力较大,血流却不够丰富。同时体内血糖不断升高,就会使血管和神经造成危害,当累及脚部的血管和神经就会诱发糖尿病足。具体原因如下:
1.下肢血流供应不足
身体的血液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血液循环来进行代谢,血液会优先到达身体需要的部位,以及时提供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但是足部属于身体末梢循环,位于身体的尾端,血液循环差。
即使是正常人也会发现自己的足部有时会冰凉,双脚苍白。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液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加之血液循环不良,受伤之后细菌极易入侵,形成炎症,伤口迟迟不能愈合,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久而久之,细菌越来越多,伤口越来越大,甚至溃烂发脓。
2.神经发生病变感觉异常
神经功能损害后,对于温度、疼痛的敏感度会降低,洗脚时运用过高温度的水可能会没有知觉,之后会面临双脚烫伤的可能。走路不小心被钉子扎伤后,也不会发现,而伤口会逐渐增大,也不会引起重视,结果是伤口越来越严重。
3.双脚形态发生变化
很多老人会穿不合脚的鞋子,还有的老人脚部本身就有畸形,脚底会出现老茧、鸡眼等,有的脚部大拇指旁会有很大肿块,他们都不是很重视,只有这些部位发出疼痛信号,他们才会有所察觉,之后随便用剪刀、刀片等随便修剪,不疼便觉得万事大吉,之后再疼,再做如此处理,反复进行。
若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感染和损伤,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他们才会发现异常,寻求帮助。
为了自身身体健康,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