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
vb动脉网
5月末,康桥资本向美国SEC提交了新的招股文件,其发起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ummitHealthcareAcquisitionCorp即将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计划募资亿美元。根据披露的商业策略,该SPAC将专注于寻求中国患者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和创新驱动的支付能力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面向制药、医疗技术和诊断领域。
如果顺利IPO,这将成为全球轰轰烈烈的SPAC大潮中,首个由国内资本发起、垂直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项目的SPAC。
SPAC,也被称为空头支票公司,是没有任何业务,只有现金存在的空壳公司。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标的,然后与标的公司合并,并且帮助标的公司上市。SPAC的招股说明书中通常不会记载市场空间、产品潜力等具象信息,投资者最看重的是发起人、管理团队亮眼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于是,SPAC的发起人多是各界名流。比如股权投资而优则SPAC的SocialCapital创始人Palihapitiya、太平洋世纪集团创始人李泽楷、财富管理而优则SPAC的黑石集团大中华区前主席梁锦松、商业经营而优则SPAC的周大福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运动而优则SPAC的“大鲨鱼”奥尼尔等。
根据计划,SPAC上市后完成标的公司并购的时限是1~4个月。SPAC由此被巴菲特戏称为“杀手”,他曾说,“如果你用枪指着我,让我再买一家公司,那么我会再买一家公司。”
SPAC到底是什么?
SPAC是欧美资本市场上特有的上市工具,并非资本市场上的新鲜事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有企业采用SPAC的架构上市。不过,早期SPAC没有明确的监管规则,导致某些SPAC帮助内在价值较弱的公司上市,造成公众投资者损失,因而颇受质疑。进入千禧年后,美国SEC颁布了一系列监管法规,SPAC的运行也逐渐变得规范。
通常,一个完整的SPAC交易包含发起人设立SPAC、SPACIPO、寻找标的资产和并购交易(即De-SPAC)等环节。SPAC的鲜明特点在于高效融资的能力和较强的私募投资属性,在当前繁荣的私募股权投资生态和欧美相对完备的资本市场中,SPAC焕发了新的活力。
与常规的企业实体一样,SPAC也可以通过IPO面向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会存入信托账户托管,用于De-SPAC交易和交割的稳健投资,从而获得投资收益。SPACIPO与传统IPO十分接近,只是在估值确定、交割时间、费用成本、交易单元等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SPACIPO单元定价通常被设定为10美元,不同SPAC单元的差异主要在于其包含的权益类型。一般来讲,经验丰富、实力强大的发起人设立的SPAC,一个交易单元仅包含1股普通股,更多的SPAC交易单元则会包含1股普通股和1/4~1/份期权。
SPAC投资的目的类似于私募股权投资,即为了投资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募集一定数额的资金。区别在于募资对象是公众投资者,还是特定的投资机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SPAC上市与借壳上市本质并不一样。前者是为了服务潜在企业上市主动发起的增量主体,后者则是存量上市公司难以为继后的权益之选。
IPO数创新高,医疗SPAC密集生长
实际上,SPAC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温不火,直到近几年才出现转折。
由于资本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体量越来越大的货币匹配不到足够的优质资产,需要探索新的工具,便推动了SPACIPO数量和融资额不断创新高。其中,服务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SPAC出现稍晚,但发展发展迅猛。
动脉网统计发现,00年共有家SPAC公司在美股上市,募资总额达到多亿美元,超过SPAC往年的IPO募资总和。进入01年以后,尽管美国SEC又再加强了对SPAC的监管,截至5月末,已经有0家SPAC公司上市,共募资亿美元,超过上一年的全年水平,平均募资金额也节节攀升。疯狂的SPAC也成为企业IPO的重要渠道,另据公开数据,整个00年,SPAC融资接近美股融资的50%。
自年始,SPAC市场上出现了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专门类型,并且增长势头强劲。~01年5月末,全球分别有家、10家、8家医疗健康类SPAC上市,平均募资金额从0.78亿美元增长至3.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59.5%,同期SPAC总体平均募资金额CAGR为9.34%。康桥资本的SummitHealthcare上市后便属此列。
丝毫不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医疗健康类SPAC背后的发起人,通常都具备丰富的医疗创新实践或者投资经验。比如,由英特尔董事长奥马尔·伊什拉克创立的ComputeHealth、被Teladoc以亿美元并购的美国糖尿病智能管理平台Livongo创始团队发起的HealthAssurance和RevolutionHealthcare在IPO时分别募资7.5亿美元、5亿美元、5亿美元,它们也是迄今IPO募资金额TOP3的医疗健康类SPAC。
国内方面,除SummitHealthcare外,弘毅资本正在发起设立的HonyCapital也将医疗健康作为重要的并购标的方向。据了解,HonyCapital计划通过IPO,募资3亿美元。
此外,据招股书记载,HealthAssurance和RevolutionHealthcare发行期间还吸引了GeneralCatalyst、ARCH等在PE领域表现优异的投资机构进入公募投资环节。发起早期就引入品牌投资机构,来增加投资者和潜在标的的信心,也成为当前SPAC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个期间被吸引的还有明星投资机构高瓴资本。
公开信息显示,在高瓴资本持股的SPAC公司中,MontesArchimedes专注于在生物医药领域寻找并购标的。后者由PatientSquareCapital作为发起人的SPAC公司,发起人是前KKR健康事业部负责人JimMomtazee成立的投资公司。JimMomtazee专注于投资生物医药领域的并购标的,先后投资了创新药公司Jazz、医院公司HCA、创新药投资平台公司BridgeBio,以及刚刚被另一家上市公司ICLR以10亿美元并购的CRO企业PRAHealth。
从已经产生的数据看,SPAC给了这些顶级的投资机构和发起人相当可观的回报。据统计,00年,SPAC总体收益相对刚创新新纪录的年,翻了3倍。
更高自由度、更低风险的投资工具
从投资角度考量,SPAC对发起人十分友好。
一方面,SPAC给予发起人较高的自由度,包括持有期间、标的选择等。
对于早期项目投资而言,持有其长短往往成败攸关。首家非美SPAC新风天域的发起人梁锦松曾对媒体表示,有经验有名的投资人,一旦没有足够资金,往往会选择设立股权基金,而基金的一个内在缺陷是通常3~5年就要求退出,“很多好的业务,不一定三到五年就已成熟,所以太早退出不一定很好。”在梁锦松看来,伯克希尔市值之所以高于黑石集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巴菲特会选择性长期持有项目,但施瓦茨曼则坚持到期退出。
年7月,新风天域与未盈利的和睦家合并。而新风天域当时所做的判断是,和睦家医疗预计未来五年内总营收将实现约18%的年复合增长,调整后EBITDA年复合增长可达约50%,这个决策得到了新风天域大多数公众投资者的支持。
同时,SPAC发起期间,通常只会模糊列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