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大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70%。它也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AD属于增龄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会逐渐上升,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至85岁以后,AD的患病率可高达20%~30%。
AD患者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一直以来,尽管AD疾病历史悠久,发病人群广泛,人们只知道AD的病理学改变: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但是,它的确切病因仍在被科学家们探究中,直到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开发的PET扫描技术的出现,AD的研究才出现了转折点。
近日,一篇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杂志的《阿尔茨海默病与失智症》的研究表明,大脑突触的破坏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缺陷的基础。
触突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脑细胞之间的突触丧失会导致AD的发生,但突触丧失作用的实际证据,仅来自于对中重度AD患者进行的少数脑活检和死后脑部检查。
值得庆幸的是,耶鲁大学的PET扫描技术(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的发明,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轻症AD患者的突触丧失。
研究人员通过对45名被诊断为轻度到中度AD患者的大脑突触的代谢活动,进行新的糖蛋白2A(SV2A)PET成像扫描。
然后测量每个人在五个关键领域的认知表现:非文字记忆、语言技能、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和视觉空间能力。
他们发现,突触的缺失与认知表现力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与大脑中神经元总量的减少相比,突触的减少更能表明认知能力的下降。
该论文的资深作者ChristophervanDyck说,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可以跟踪病人神经突触的丢失,从而更好地了解个人认知能力下降的发展。
突触间的信息传递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AD不再是老年人群的困扰。
本文由蓝生脑医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