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目前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微循环及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等;一些中药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1)控制血糖: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积极控制血糖以预防或延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及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对于病情较晚期、有多种危险因素和共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以预防DSPN的发生。
2)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推荐生活方式干预用于预防DSPN的发生。
3)营养神经:如甲钴胺,甲钴胺针剂~μg/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2~4周,其后给予甲钴胺片μg,每日3次口服,疗程至少3个月。
4)抗氧化应激:α-硫辛酸(简称硫辛酸),mg/d,疗程3个月;症状明显者先采用α-硫辛酸针剂mg/d静脉滴注2~4周,其后mg/d口服序贯治疗。
5)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依帕司他,成人剂量每次50mg,每日3次,于餐前口服,疗程至少3个月。
6)改善微循环:①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d静脉滴注2周,然后序贯给予贝前列腺素钠20~40μg,每日2~3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②己酮可可碱:静脉注射或静脉缓慢滴注,一次0.1~0.2g,每日1~2次,连续使用8周;口服的缓释片每日1~2次,一次0.4g,连续使用8周;③胰激肽原酶:每日40U,肌内注射,连续10日,然后隔天肌内注射一次,连续治疗20日作为一个疗程。口服制剂为~U/次,每日3次,疗程3个月。
7)改善细胞能量代谢:乙酰左卡尼汀,~mg口服,每日2~3次,疗程6个月。
(2)中药治疗: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植物药及中药制剂也常被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如木丹颗粒、复方丹参滴丸。
1)木丹颗粒:一次1袋(7g),每日3次,饭后30分钟服用,用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2个疗程。
2)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5丸,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3)痛性DSPN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①抗惊厥类药: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②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③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④阿片类药物:如他喷他多和曲马多;⑤局部用药:如辣椒素贴片、利多卡因贴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应考虑首先选用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考虑到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共患病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加巴喷丁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初始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也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故应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他喷他多和曲马多)由于存在成瘾和其他并发症的高风险,不推荐作为治疗DSPN相关疼痛的一线或二线药物。
2)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针灸治疗和电刺激治疗。针灸治疗结合了祖国医学的理论,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已被广泛接受。电刺激治疗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和调频电磁神经刺激等。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目前,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仍然缺乏有效的病因学治疗,治疗的重点仍然在于改善临床症状。
1)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严重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延长站立时间、改善患者体能和增强日常活动能力,而非单纯地提高站立位血压。建议分4个步骤:第一步,评估和调整目前用药,停用或减量使用可能加重直立性低血压症状的药物(包括多巴胺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及各种降压药物等);第二步,非药物治疗措施;第三步,单药治疗;第四步,联合用药。迄今为止,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仅有米多君和屈昔多巴,另外推荐使用的药物为氟氢可的松和溴吡斯的明。
2)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改变饮食状态对改善胃轻瘫症状有帮助,如少吃多餐、减少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等。对于严重的胃轻瘫患者,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仅批准了甲氧氯普胺用于改善胃动力。
3)泌尿生殖道自主神经病变:严格控制血糖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率,控制血压、血脂也有帮助。一线药物治疗包括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药,病情严重者可以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素注射、海绵体内注射、真空装置、阴茎假体植入术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治疗、神经调节、神经电刺激等,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可用于逼尿肌无力患者,抗胆碱能药物(舍尼亭)可用于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