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甜田通讯员张莹莹
近年来,我国肥胖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肥胖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医院临床营养科卢艳敏介绍,肥胖是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原因多种多样,改变自身习惯助力减肥成功
有人认为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报告,父母双方有一个肥胖者,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40-50%。饮食因素:主要是热量、脂肪摄入过多,比如吃的比较多、经常在外就餐应酬比较多、喜好甜食/油炸类食物或含糖饮料,睡前有进食的习惯;运动因素:久坐不动,有些是不爱运动,有些是职业限制,一些脑力劳动的人群,多是坐在电脑前一坐一整天。
一般认为35岁以后肥胖发生增加,不过还是要注意一些特殊阶段,特别是女性,比如围产期、更年期等。精神心理因素:有些人存在情绪性进食,高兴了吃一顿,不高兴了吃一顿,有压力了也需要饮食来缓解。睡眠: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也会导致肥胖。
卢艳敏说,另外还有一些代谢和内分泌因素等,其中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睡眠等行为习惯是我们自身可以改变的。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肥胖还是很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如慢性病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构显示,肥胖还会增加子宫内膜癌、胆囊癌、肾癌、肝癌、结肠癌等22种常见癌症的患病风险。
减肥要“别踩坑”,降低代谢小心“越减越肥”
“市面上各种减肥广告满天飞,主要是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不想运动,就想有一个方法可以狂吃不胖、躺着就变瘦。”卢艳敏告诉记者,这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