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带给患者的痛苦有目共睹。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近1亿,加上血糖异常的人数达到4亿,这是一个令人惊恐的数字!慢性病的井喷,比我们预料的来得要早,来得要凶猛!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压力、运动等饮食都相关,导致发病率攀升的重要因素是饮食,其中生活中的“隐形糖”更是令人忧心的问题。
看看下面这一组“甜食腐蚀健康”的公益广告,令人触目惊心!
设计师想象力很丰富,用一种夸张而形象的方式向人们阐述大量吃“甜食”的可怕后果!
相关阅读?为什么说糖尿病是“万病之源”??
看着就觉得恶心,如果真是这样,你还敢吃吗?
甜食里几乎只有廉价的碳水化合物,除了提供热量,没有其他的任何营养价值,而现在大家都在忙着减肥,谁还缺热量?
生活中的“隐形糖”无处不在,快速消费食品越来越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在食品中加入了大量的糖分,这些隐藏着的糖分,就像隐形的陷阱,温柔而残忍地损伤着你的身体。
相关阅读?糖尿病诊疗过程中的“3个没想到”!?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会对人的眼睛、肾脏、神经和心血管等多处身体脏器产生损害。糖尿病防治的目标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就是要长期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即血糖控制达标。
糖尿病并发症以慢性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器官病变和神经系统障碍等。其中,大血管病变主要涉及两个器官:大脑和心脏,比如中风、冠心病、心梗等;
微血管有两个部位:眼睛和肾脏,眼睛有眼底病变,可逐步造成视力、视野障碍,甚至失明;肾脏病变最终造成肾功能减退。
重要的话需要大写加粗:防控必须N手抓
得了糖尿病,越早控制越好,早期控制比不控制获益大得多。
初诊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血糖较高的人群)可以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还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患者须定期检查心电图。当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时,可每半年检查一次;当心电图有异常或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时,应严密观察。
除了血糖要达标,血压和血脂也要达标。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达标值推荐/80mmHg(上限/90mmHg)。糖友应根据病情选择锻炼方式,除快走外也可选择慢跑、骑脚踏车、游泳等,建议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早期糖尿病为了防止视网膜病变,每年应检查一次眼底。当眼底病变发展到Ⅱ、Ⅲ期时,应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此外,患者应该严格遵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一旦出现蛋白尿,更应严格控制饮食。除此之外,还需保证充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若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须经常检查尿常规或微量白蛋白尿,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复查。
同时,糖尿病患者要爱护双脚,穿舒适透气性好的袜子和宽松的鞋,用流动的水洗脚,以防霉菌进入裂口造成感染。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头号杀手,怎么警惕都不为过
由于胰岛素含量、分泌水平和功能出现问题导致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水平会造成血管内斑块的沉积。
率先形成的小斑块若不及时处理,斑块会逐渐变大,血管受到推挤变得狭窄,最终破溃引发心梗、脑出血等。
长期累积的损害会造成不可逆的病变,因此,一定要长期把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以内。
早期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可使用B超检测颈动脉或其他大血管部位来判断血管是否有增厚、斑块和狭窄。调查资料显示,约80%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特别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警惕。因此,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