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益气活血方在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
TUhjnbcbe - 2021/2/15 23:5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病人的不断增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笔者从年以来,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61例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1例病人中,男27人,女34人年龄41~72岁,平均57.8岁。糖尿病病史2~15年,平均8.7年。伴神经病变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7年,平均4.9年。病变在四肢者12例,单纯双上肢者6例,单纯双下肢者43例。

1.2诊治依据61例病人均符合WHO和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有(1)明显的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样,伴有麻木、针刺或不同性质的肢体疼痛感,夜间或遇寒时加重。(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3)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3治疗方法61例病人均在严格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双胍类和/或磺脲类),以控制高血糖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方(基本组成:*芪、太子参、当归、鸡血藤、葛根、川芎、牛膝、地龙、桃仁、水蛭、甘草)若肾阳虚,发凉怕冷,疼痛明显者加制附子,元胡;血脂高的加生山楂,姜*,鸡内金;肢体麻木重的加山甲,乌稍蛇;筋脉拘挛的加白芍,木瓜。20天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治疗过程中可酌加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

2疗效标准与结果

2.1疗效标准(1)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跟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2)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膝、跟腱反射有所改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3)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膝、跟腱反射较前无善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无变化。

2.2治疗结果显效30例(49.18%)有效28例(45.90%)无效3例(4.92%)总有效率为85.08%。

3病案举例

马某某,男,57岁,市民,年4月9日就诊。自述患糖尿病已7年,于9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感觉异常,伴有麻木如针刺样,疼痛,以夜间明显,近来症状加重,医院治疗无效,经当治医生介绍而来我院求治。初诊症见:双下肢疼痛,入夜尤甚,彻夜难眠,伴麻木如针刺样,发凉怕冷,皮肤紫黯,神疲乏力,腰膝痠软,舌质黯淡,边有瘀点,脉沉涩。化验室检验:空腹血糖9.7mmol/L。肌电图检查示: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3.4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27.7m/s。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芪50g太子参30g当归20g鸡血藤40g葛根20g川芎15g牛膝30g地龙20g桃仁15g水蛭15g制附子12g元胡20g白芍30g。每天一付,水煎分服,连用10天,同时加服益肾消渴胶囊(本院内部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4月20日再诊,自述用上药后症状明显减轻,验空腹血糖:7.3mmol/L,属药症相符,嘱其守上方继服10天,5月2日三诊,肢体疼痛已消,精神可,唯时有麻木,发凉怕冷,皮肤紫黯,守前方加桂枝15g蜈蚣3条,继服10天。5月23日四诊,诸症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1mmol/L,肌电图示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3.9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8.7m/s。嘱其守上方去制附子12g桂枝15g蜈蚣3条,加山楂60g内金20g,共为粉末,每次5g,每天二次。继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4讨论

对于本病的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其与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多元醇代谢通道的激活,山梨醇的蓄积,蛋白非酶糖化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减少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针对其发病机制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非酶糖化抑制剂有较好的实验结果,但因副作用过大而无法推广使用。中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且以气虚者为多见。标实为瘀血内阻,脉络闭塞,以致肢端脉络失养,不通不荣则痛则麻。治疗时要标本兼顾,不可偏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益气活血,标本兼治之法。益气活血方中*芪、太子参、当归、葛根益气兼以养阴,鸡血藤、牛膝、桃仁、川芎、水蛭、地龙以活血。共成益气活血之功,针对本病之病因,故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本医院神经免疫学专家郭映雪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益气活血方在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