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免疫调节
第1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免疫功能对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意义稳态与平衡观
2、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观
3、能够概述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三道防线结构与功能观
4、能够从科学史材料和真实的流行病材料中分析思考归纳得出结论科学思维
5、能够科学解释生活中的遇到的与免疫原理有关的问题,注意个人卫生、健康生活,预防传染病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三道防线
2、教学难点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三道防线
三、教法
案例分析、PPT展示、直接讲授、模型建构
四、教学过程
导入:PPT展示新冠肺炎疫情图片,教师提出问题:
1、PPT展示的是什么事件?
2、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在这个问题下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两个前概念:病原体和传染病,指出病原体也叫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和动植物生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了细菌、真菌和病*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病。
3、你所知道的新冠肺炎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病原体为什么要侵染机体?
5、人类生活中接触到的病原体你还知道哪些?
6、病原体侵染人体后,人是否一定患病?
7、在这个问题下,给出学生德国卫生学家培顿科斐的科学史素材:德国医学家培顿科斐为了证明微生物不足以使人致病,用自己的身体做的一项实验:年,培顿科斐当着提心吊胆的学生和证人的面,将一试管每毫升至少有10亿霍乱弧菌的培养液一口吞下,还特意喝了一些碱性苏打水,免得胃酸杀死霍乱弧菌。然后,他大声喊道:“现在我们来看,我是否染上霍乱!”说来也怪,这位74岁的老人竟安然无恙。人们惊讶地看到,他除了一点不治自愈的轻微腹泻之外,什么病也没有。于是,培顿科斐得出结论:“霍乱与细菌无关!”
材料下提出问题:你觉得培顿科斐的结论可信吗?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培顿科斐没有患霍乱并不一定是因为霍乱与细菌无关,也可能是因为机体存在抵御细菌侵染的能力。让学生对机体免疫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给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已学习过的知识思考与讨论并回答:
8、我们的神经系统能够感知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依靠反射对病菌或病*作出反应吗?
9、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吗?
10、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指出,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无处不在的病原体,它们无时无刻不想侵入我们的机体,当它们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存下来后,它们会破坏我们内环境的稳态,使机体损伤致病。然而,虽然我们的机体无法通过神经系统感知这些病原体的存在,更无法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直接对这些病原体作出反应和杀死它们,但我们并不总是得传染病,这是因为我们的机体存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机能,即免疫调节。
板书:4-2免疫调节,PPT展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教师提问:什么是免疫呢?免疫:顾名思义是指保护机体免除疫病,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机制。最初,人们发现机体有防御外来病原体(非己成分)的机制;后来,人们又发现机体的这种机制也能够对机体衰老、损伤、死亡或癌变的细胞进行监控与清除,而机体的这种机制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实现的,即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与非己,保护自己,清除非己,进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教师接着指出,神经调节是依赖神经系统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依赖内分泌系统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调节是依赖免疫系统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
板书:PART1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给出以下资料,学生阅读并思考相应问题。
资料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资料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这个实验能证明什么?
资料3、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掉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
为什么要去掉胸腺?
资料4、此时如果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虽得到恢复,但仍与正常小鼠不同,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
抗体是谁产生的?
资料5、如果在X射线照射后不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而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却得到一定恢复。
细胞免疫主要依赖什么细胞?
资料6、如果同时给X射线照射过的去胸腺小鼠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
分析材料后,教师总结:由材料可知,人体免疫功能的实现需要一些细胞,如淋巴细胞,一些器官,如胸腺、脾脏等,一些物质,如抗体等。免疫系统就是由这些与免疫相关的器官、细胞和物质组成,那么,除了材料中这些器官、细胞和物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器官、细胞和物质参与呢?
教师PPT展示,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图示,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阑尾等器官的解剖图。教师指出免疫器官的概念。
接着用PPT展示,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图示。在此强调1、免疫细胞是在哪个免疫器官中生成的?2、吞噬细胞有发达的溶酶体,原因是?3、T细胞和B细胞是因何而得名的?
教师指出,所有的这些免疫细胞都是在骨髓处生成,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吞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消化异物的能力,因而溶酶体发达,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在胸腺成熟,故名T细胞,B细胞最早是在鸟类的淋巴样器官法氏囊中发现,故名B细胞。
教师PPT展示免疫活性物质,指出并强调,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能够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溶菌酶存在部位很广泛,在外分泌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都存在。3、抗体留悬念。
免疫系统是免疫功能的结构和物质基础,那么免疫功能有哪些呢?
PPT展示,并板书,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教师指出,免疫系统不仅能够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染-免疫防卫功能,还具有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死亡和癌变的细胞-免疫监控和清理。
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指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由三道防线来实现的
展示材料: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皮肤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要入住洁净的加护病房(重症监护室)
资料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1、皮肤烧伤的病人为什么需送入洁净的加护病房?
2、皮肤对我们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
3、为什么清洁的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
教师指出,病原体想侵入机体,首先要突破的是体表的物理屏障: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不只是被动的阻挡病原体侵入,还可以通过分泌物来杀死病原体。这是免疫防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
展示材料: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3:家里养狗的同学可能留意到,当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吮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1、小狗舔伤口是因为疼还是有什么作用?
2、炎症部位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热、痛?皮肤流脓又是怎么一回事?
教师指出,体表的物理屏障被破坏后,较多的病原体会趁虚侵入,进入内环境中,如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此时,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会杀死入侵者,同时体液中游弋巡逻的吞噬细胞迅速响应集结,吞噬消化病原体,阻止病原体在体液中存在和随体液扩散。这是免疫防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
免疫防卫功能的这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固有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而是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能力。
第三道防线,下一课时再讲
五、课堂板书
2.4免疫调节
一、免疫
1、定义
2、结构和物质基础
3、对稳态的意义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体表的物理和化学屏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溶菌酶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实现
六、课后作业
略
七、教学反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