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感染性疾病质谱分析法诊断中枢神经系统
TUhjnbcbe - 2021/4/7 19:55:00
_

导读:

中枢神经系统类感染每年都会造成大量死亡和残疾病例[1],还会对那些地处边缘地区、医疗服务资源有限且最为贫穷的地区造成不良影响[2]。目前很紧迫的事情,便是要在资源约束领域以及引入及时检测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提高医疗诊断能力[3-5]。准确的医疗诊断对于患者个体的治疗决策、疾病负担的估算、疫苗的有效性以及治疗性试验的研究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即使有充足的可利用资源,但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类感染诊断方法的研发和实施一直都充满了困难。脑活检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却很少进行。临床医生主要通过腰穿来获取脑脊液作为替代标本,用于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标志物。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医疗资源最丰富的研究中心,也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患者无法确诊。

本文由英国糖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化学部的Tehmina教授及其团队发表于Elsevier旗下期刊JournalofInfection。作者搜索了PubMed、Embase、WebofScience和Cochrane等数据库,获取了从年1月1日至年2月1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并与发表文章的专家们取得了联系。其纳入标准包括病例报告以外的一手研究、排除HIV以外传染病的诊断、将质谱分析法应用于人体脑脊液样本的研究。

(图片来自英文原文作者)

图1:相关文章纳入和剔除流程图

研究团队共检索出篇文章,纳入11篇进行系统综述。这11篇文章大多是关于出现临床症状前,生物标志物发现内容的相关研究,并且其中8篇(73%)都是近五年发表。此外,其中6篇研究进行了称为验证或确认的进一步工作,有两项研究则通过ELISA检测到的生物标志物计算出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分别为89-94%和58-92%。

(图片来自英文原文作者)

图2:相关生物标志物关键术语

总体而言,本研究结果证明了使用质谱分析法分析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进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行性和潜力,但强调为了进一步设计恰当的研究并进行生物标志物验证试验,需要强有力的跨学科合作才得以实施。

投稿

推荐

本文摘自Elsevier旗下期刊

_

扫描获取更多该期刊信息

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染性疾病质谱分析法诊断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