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与狂犬病病毒赛跑
TUhjnbcbe - 2021/4/13 20:40:00
发现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zjdy/150603/4633656.html

人类认识狂犬病已有超过年的历史,这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传染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有狂犬病的身影。绝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威胁到33亿人的健康。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且多数是不满15岁的儿童。

狂犬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几乎%致死的传染病,可感染家畜,也可感染野生动物,再通过咬伤或抓伤等方式感染人类。在高达99%以上的人类感染病例中,狂犬病病*都通过狗传播。

都是狗的错?

虽然名字叫狂犬病,从数量上看,导致人感染的罪魁祸首的确是狗,但实际上,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易感。只不过该病的储存宿主(也称传播宿主,可存储病*并将病*传染给其他动物的宿主)只局限于哺乳动物中的食肉目和翼手目。其中,食肉目动物主要包括犬科动物(狗、貉、狼、狐狸和豺类)、猫科动物(猫)、浣熊科动物(浣熊)、灵猫科动物(麝猫)、獴科动物(猫鼬)和鼬科动物(臭鼬、鼬獾);翼手目动物则主要是包括西半球的吸血蝙蝠在内的多种蝙蝠。虽然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播宿主是狗,但狗体内的狂犬病病*则可能来自其他各种各样的传播宿主。

偷偷潜伏,嗜食大脑

人类狂犬病多数是因被病犬(少数为猫)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所致,也有极少数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病犬的唾液)直接接触人体黏膜或皮肤破损处传染。总之,病*先到达宿主动物的体内,一路上行入侵中枢神经,损伤大脑细胞并开始在宿主的唾液中大量复制。若此时,人类被感染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或者舔伤,唾液中的病*便会趁机从伤口处侵入。理论上讲,吸入含有病*颗粒的气溶胶、接种未彻底灭活的疫苗或者移植受感染的角膜、组织和器官也有可能造成感染,但此类病例在现实中极为罕见。

狂犬病病*的传播机制

1.病*通过咬伤进入肌肉组织;2.通过神经与肌肉的结合点进入周围神经系统(除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3.从周围神经系统进入脊髓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4.病*在大脑进行大量复制并损伤大脑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功能障碍,表现临床症状;5a.病*在唾液腺复制并通过唾液腺向外分泌;5b.病*进入皮肤和浦肯野细胞的周围神经;5c.病*从大脑进入许多组织和器官。

人感染狂犬病病*后,病*在人体内的感染路径和在传播宿主体内的感染路径并无太大差别。我们的肌肉细胞中有狂犬病病*的受体,肌肉细胞感染病*后,病*在肌肉组织中缓慢复制,这段时间因病*还没有攻击大脑,患者不会产生任何临床症状,而被称为潜伏期。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最短不到一周,最长可达数月,只有不到1%的病例潜伏期超过6个月,这主要取决于病*的感染部位和伤口残留的病*数量等因素。

当身体突然侵入高浓度病*时,病*便有可能跳过在肌肉中的低速复制过程,直接感染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突触),使潜伏期大大缩短。此外,由于距离中枢神经较近,与肢体咬伤相比,头部咬伤的潜伏期一般更短。一旦病*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便会大量复制并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进而导致患者死亡。

狂犬病病*结构

狂犬病病*属于弹状病*,形状如同一颗子弹,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编码五种结构蛋白。其中,糖蛋白G就是子弹的“弹壳”。

狂犬病病*在人体内的感染路径

一般情况下,病*会先在肌肉组织中缓慢复制,再通过运动终板感染外周神经系统。病*粒子被包裹后,在动力蛋白的帮助下逆行运输,从突触后神经元输送到突触前神经元,直至最终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能否消除?

由于狂犬病病*拥有大量的野生宿主,想要在自然界彻底消除狂犬病是不可能的。但野生宿主,比如蝙蝠,引起的感染案例很少,99%以上的狂犬病感染都源于病犬,所以对狗进行大规模免疫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根据多年的预防经验,如果一个区域内70%的狗能接种疫苗,就足以切断犬类间的狂犬病传播链,使该区域内人感染狂犬病病*的机会大大降低。

早在20世纪中期,一些专家就提出了通过扩大狗的疫苗接种范围而降低人类狂犬病感染风险的方案。在美洲地区,自年以来,人类狂犬病发病率降低了95%以上,狗狂犬病发病率降低了98%。这主要归功于该区域统一实施的犬类疫苗接种运动。如今,英国、冰岛、日本和很多岛屿国家已经成功消除了狂犬病。坦桑尼亚在相继两次的狗接种疫苗运动后,狗狂犬病分别下降了70%和97%,社会对暴露后预防的需求明显降低。

反观中国,每年在狂犬病预防上的投入并不小,但绝大部分是对人进行的暴露后预防,即“狗发病,人打针”。由于缺乏对流浪狗和家狗的免疫规范管理,一旦发现携带狂犬病病*的流浪狗,不得不进行大面积捕杀,除了引起爱狗人士的阵阵声讨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狂犬病的预防问题。

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及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合作启动了“年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的全球计划。希望随着人们对狂犬病了解的加深、文明养狗行为的普及和流浪狗管理*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也能迎来狂犬病消除的一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PEP)三项措施

①伤口处理:以化学或物理手段清除感染局部的狂犬病病*是有效的防护措施。建议采用的处理程序包括立即用肥皂水、洗涤剂、消*剂或可杀死狂犬病病*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

②主动免疫:使用符合WHO标准的有效疫苗进行全程接种;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给药途径,在28天内全程接种疫苗。

③被动免疫:如病人属于III类暴露(1.在出血性咬伤或者抓伤;2.破损皮肤被舔舐;3.开放性伤口或黏膜接触宿主动物唾液;4.接触蝙蝠),而且以前没有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应在接种第一针疫苗的同时(最迟在此后一周内)在所有伤口局部浸润式注射适量的免疫球蛋白。

(节选自《科学世界》年第12期)

回复“订阅”,了解杂志订阅方式?《科学世界》年第1期哲学?

更多订阅优惠

年《科学世界》全年订阅

持续进行中!

单册定价25元,全年12期

限时优惠:元/年原价:元/年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订阅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狂犬病病毒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