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即将进入尾声,“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活动启动了!候选项目公开征集阶段得到大家的踊跃支持!通过初步遴选共有21条项目进入提名名单。
在你心目中,哪些成就代表了年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最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或是进展突破?请投出您宝贵的一票吧!投票截止日期为12月18日。
1.呼吸道病原菌碟式芯片系统完成研发
呼吸道病原菌碟式芯片系统已完成全部研发工作。该系统提出了微流控芯片核酸恒温扩增分子诊断检测方法;设计制作了离心进样空气隔离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研制了新型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芯片检测试剂盒于年2月获得医疗器械证书,4月实现重大成果转化。其具有检测快速、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特点,为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精准治疗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填补了国内微纳生物医学检测科学仪器和医疗仪器的空白,应用前景广泛。
2.广谱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获准用于临床
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中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这是首个由我国科学家定义、并获准用于临床的广谱肿瘤标志物。全新肝癌标志物Hsp90α突破了临床公认用于肝癌检测的标志物是甲胎蛋白的局限,灵敏度比其高出约一倍。此外,患者血浆Hsp90α浓度的变化与病情变化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这对肝癌患者进行及时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获得国家第三类(最高类别)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了欧盟认证。
3.长效干扰素获批上市
受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病*性肝炎的I类新药长效干扰素上市。相对于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抗病*效果较好,半衰期较长,一周只需要注射一次,使用比较方便,提高了安全性。经临床试验发现,其治疗中国丙肝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与进口产品相当,但治疗成本显著降低。该药成功上市,打破了进口同类药物长期垄断,大幅度降低肝炎患者的用药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聚乙二醇化重组假丝酵母尿酸氧化酶(即PEG尿酸酶)完成I期临床试验
聚乙二醇化重组假丝酵母尿酸氧化酶(即PEG尿酸酶)为我国研发的全球第一个非免疫原型的尿酸酶制剂蛋白药物,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将高纯度、高活性的假丝酵母尿酸氧化酶,交联PEG后得到产品PEG尿酸酶。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在人体生理状态下与其他种属尿酸酶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通过对蛋白表面进行PEG修饰,减少了免疫靶点的暴露,降低了绝大部分的免疫原性,同时提高了药物的半衰期,满足了患者长期用药的需求,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途径。目前已在美国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临床结果良好。
5.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直接进入美国FDA三期临床研究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国家重大创制专项成果,年经过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上市后以卓越的疗效、安全性及更具药物经济学优势的治疗方案,迅速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打破了跨国企业的强势垄断。如今作为中国创新药,其又冲破壁垒,获得FDA准许直通美国临床III期,开创了中国创新生物药国际化全方位的新局面。
6.我国原创生物新药乐复能投产
作为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立项和资助的项目,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蛋白质化合物生物创新新药乐复能成功取得CFDA批准新药证书,有望年年初上市销售。经过近十年的实验室研究,从十多万个蛋白质表达株中筛选出具备高效抗肿瘤、抗病*活性的新型蛋白质,经过几年的大量临床试验证实,该药活性高、疗效肯定、其抗肿瘤活性和抗病*活性比人干扰素分别提高倍和10倍以上,临床揭盲结果显示,经乐复能治疗6个月的乙肝病人,临床治愈率达49.06%,优于其他药品。
7.PD-1单抗BGB-A中国临床试验批件获批
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创新型生物药PD-1单抗BGB-A获得了C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BGB-A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被称为“免疫关卡”抑制剂的新型肿瘤免疫制剂。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作用。BGB-A对PD-1有很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且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特异性去除了和Fcγ受体I的结合能力,BGB-A正在开发作为单一疗法以及与其他治疗组合的疗法用以治疗各种癌症。在海外开展的BGB-A单药临床试验已经入组了超过位患者,针对26种不同肿瘤类型,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