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看《鱿鱼游戏》男主角的母亲让人印象深刻,这位女性患有糖尿病,并且已经有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征兆,在医院治疗的时候,双脚已经溃烂,但没有什么知觉,后来男主角母亲最终也是死于糖尿病,让人感觉唏嘘不已。那么究竟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我们又该怎么预防呢?
什么是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是一个相对于中枢神经的名词,中枢神经主要指的是脑以及脊髓,其余的就被称为周围神经,其中包含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等等。如果神经产生病变,则可能会丧失原本神经的功能。
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非常多,根据影响的神经不同,不同周围神经病变产生的症状也大不相同。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出现。
1、感觉神经病变
包含本体感觉、触觉、震动觉、温痛觉异常。本体感觉的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走路脚步特别重的情形,因为他们无法感受脚距离地板多远,因此走路时脚抬得高、踩得重;另外,也有可能在洗脸或洗澡时跌倒,因为病人在闭眼时无法平衡。温痛觉的部分,病人会常常受伤而不自知,或是出现像触电或尖锐的疼痛感。
2、运动神经病变
最主要的表现为肌肉无力。如果有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观察无力的情形是否对称、发生的顺序是由近端到远端或由远端到近端。
3、自主神经病变
这类问题出现的症状很多,包含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耐热度下降等。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糖尿病是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病人中,有大约50%的病人最终会产生周围神经病变。
如何诊断它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认定是:糖尿病患者经排除其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以检查或电生理测试后,仍呈现周围神经功能异常的征兆和症状。临床上医师主要的诊断方法就是排除法。如果找不到其他可能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那就会被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许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也可能同时出现,其中最常见的是远端对称多发性神经病变:
远端对称多发性神经病变
主要以感觉神经病变为主,发生位置对称,而且通常从远端开始、下肢比上肢早受到影响。出现的感觉丧失或疼痛,会类似戴手套和穿袜子的感觉;患者可能会抱怨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针刺般疼痛、麻木等;有些人甚至会有痛觉异常,对于一般不会引起疼痛的触觉刺激也会产生疼痛反应。随着病情发展,平衡感也会慢慢变差,出现走路不稳、易跌倒的现象。更严重的话,也会出现肌肉无力的情形。
自主神经病变
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神经病变。因自主神经影响身体上下多个器官,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血管、肠胃道、生殖、代谢等问题。例如,体位性低血压、肠胃蠕动问题(如便秘、腹泻)、排尿不顺、性功能障碍、流汗习惯改变等症状。
局部性神经病变
相对以上两种,此类型影响单一神经或神经根,是不对称的神经病变,为最少见的类型。除了会有感觉丧失以外,通常不适感也会包含疼痛、肌肉无力。如果侵犯脑神经,可能会出现复视的症状;侵犯单一周围神经,则有可能造成腕隧道综合症。不过,这种类型通常在6-12个月后会自行痊愈。
糖尿病为什么会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目前理论上认为造成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就是长期慢性高血糖。
我们都知道葡萄糖是体内代谢运作的一个重要营养素。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血中和组织内会达成一个平衡;但是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组织会产生过多的糖化终产物,进而破坏血管的内皮细胞。因为周围神经的周围有许多小血管,当长期的血糖过高,周围的小血管就会被破坏,周围神经得不到营养,就有可能会失去原本的功能,例如上面提到对称性的感觉丧失、肌肉无力或平衡感变差的情况。
除了长期慢性高血糖之外,其他可能会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肥胖、抽烟、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和高血压。因此,在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上,不只要控制血糖,也要努力改变生活习惯。
如果有糖尿病,未来真的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吗?糖尿病有许多并发症,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小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与血管无关的病变。其中,小血管病变又分成三种:视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肾病变。
今天我们提到的是小血管病变中的周围神经病变,会产生感觉丧失的情况。听上去,感觉丧失不一定会影响生活,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那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糖尿病的病人因神经受损较容易受伤,受伤又感觉不到痛,加上免疫低下,他们比正常人感染的几率更高。如果同时又有大血管病变中的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造成血液回流不顺,下肢就有可能出现不易复原的慢性感染伤口,最后甚至要截肢。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并发症,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血糖没有控制在标准值内,长期下来就有产生病变的风险。即使没有周围神经病变或下肢栓塞坏死,也有可能出现视力缺损、心肌梗死、中风等其他血管病变的症状。因此,如何在并发症发生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就是一个糖尿病病人很重要的认知方向!
如何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从血糖控制与生活习惯改变着手:
血糖控制
最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至少在7mmol/L以下,但最好能控制在6mmol/L以内,这样有助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饭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而糖化血色素则最好于7%以下,年轻一点的患者最好控制在6.5%以下。
生活方式的改善
运动及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血压最好控制在/90mmHg以下,也要控制高血脂、避免抽烟喝酒。
饮食调整
主要以,蔬菜、水果、全麦、豆类、低脂奶制品、高纤维、低糖饮食。避免高热量,高糖食物,相应的可以考虑减少主食的量,增加蔬果。
药物治疗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目前有一些药物可以起到改善或者预防作用,比如促进微循环的药物(羟苯磺酸钙),增加神经营养类的药物(甲钴胺),可以咨询医生后按医嘱服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可逆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没有治愈的方式,能做的只有症状的缓解以及预防进一步的伤害。比如说,针对温痛觉丧失的病人,不可以自己剪指甲、不能自己去试热水;针对本体感觉丧失的病人,尽量在家里设置扶手、尽量不要闭眼做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旦发生就不可逆了!
因此,在并发症还没发生前就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且根本的解决方法。如果自己或身边的家人朋友有糖尿病,千万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并努力改善生活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