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并且患病率不断上升,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
近年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为治愈糖尿病带来了希望。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可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将这些细胞移植体内,可使血糖降低。
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够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而且具有一定的B细胞分泌功能,能够降低血糖,克服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供体细胞缺乏和免疫排斥反应问,从而有望为临床糖尿病细胞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示意图
2型糖尿病致病机理之——胰岛素抵抗
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利用糖障碍
肝摄取糖的作用减弱,抑制肝糖输出的作用减弱
高胰岛素血症对其他组织、代谢的不利影响存在
FFA升高
2型糖尿病之——胰岛素分泌缺陷
–对血糖变化不能作出灵敏分泌反应
–第一时相反应减弱、消失
–第二时相分泌延缓
?第一阶段:相对不足。分泌量可为正常或高于正常,但对高血糖而言仍为不足
?第二阶段:绝对不足,分泌量低于正常
?由部分代偿转为失代偿状
2型糖尿病病程演变
波动性进展
–胰岛素抵抗及分泌缺陷时轻时重
总的转归为逐渐加重
–发展至胰岛素分泌出现衰竭
–胰岛素抵抗难以克服
–伴随慢性并发症的逐渐进展
实验室检查
一、尿糖
二、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疗效的主要指标。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
?清晨禁食8小时,WTO推荐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ml水中,5分钟饮完,两小时后测血糖。
四、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
?血红蛋白中2条β链N端的颉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
?1、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为不可逆反应。
?2、红细胞寿命为天
意义:反映取血前8~12周的平均血糖状况。
五、自身免疫反应的标志性抗体
?标志:1)胰岛细胞抗体(ICA);
?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约有85%-90%的1型糖尿病病例在发现高血糖时,有一种或几种自身抗体阳性。
六、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血浆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指标参考。
?血浆C肽测定C肽与胰岛素等分?从β细胞?成及释放,C肽在门静脉系统清除率慢,C肽/胰岛素5,且不受外源胰岛素影响,能较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
糖尿病样微环境预处理的MSCs连续输注,明显修复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人员对临床32例病患进行每周一次、连续1个月输注,糖尿病以及肾脏、肺脏、皮肤、神经等并发症症状明显减轻。这种治疗效应是通过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M2巨噬细胞)调节作用。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
随后32例患者各血糖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其共同的变化趋势为治疗后第1个月下降最明显,治疗后3个月时继续下降,但幅度较第1个月时平坦,第6个月时较第1、第3个月时略升高,但仍低于治疗前值。
2型糖尿病并发症改善情况表现为:视物清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减轻或消失(糖尿病变病周围神经);皮肤瘙痒、腹泻与便秘症状交替症状减轻或消失(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
干细胞治疗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干细胞通过促进受损胰岛β细胞修复,并增强外周靶组织胰岛素抵抗,达到长期、稳定降糖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