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01·概述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你听说过吗?它的病因又是什么呢?
据研究报道,约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降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这类骨质疏松症被称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
糖尿病患者血糖若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在发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时候,一般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四肢无力、小腿抽筋等症状,骨折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无疑是雪上加霜。
预防骨质疏松症,防患于未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人需重视的健康问题。对于这类特殊人群,该如何进行相关预防呢?
//////////////////////
02·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
1.1型糖尿病:高血糖增加尿钙流失,抑制骨形成;骨转换常处于低水平;糖基化终产物可能增加骨脆性。
2.2型糖尿病:
(1)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功能失代偿,胰岛素水平降低,成骨细胞活性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2)性激素的影响:瘦素可促进糖尿病肾病和肝病致使活性维生素D减少。
(3)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时,加重骨的营养障碍。血管病变,血粘度增高造成骨组织供血不足和缺氧,引起骨代谢异常。
(4)脲类(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也会使得骨钙盐丢失。
(5)当高血糖时,渗透性利尿使得大量的钙、磷随尿液排出,患者丢失大量的钙。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03·预防
骨质疏松
1、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
积极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单纯针对骨质疏松而无视糖代谢控制的治疗方法均有失偏颇。鉴于胰岛素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此类病人尽可能地采用胰岛素治疗。
2、戒除不良嗜好,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应注意纠正以上不良习惯。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过度节食会导致钙、磷等矿物质摄入不足。患者应多吃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鱼、虾米、虾皮、肉类、海带、豆腐、白菜、油菜等,使患者每日钙摄入量达到毫克左右。另外,患者尽量多晒太阳,日光照射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再经肝肾转化后形成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坚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日晒可以有效地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
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等)对糖尿病患者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而且有助于强健骨骼,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协调能力,预防骨质疏松,防止跌倒骨折。
总之,合理的膳食、充足的阳光、适当的运动三者互相结合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