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髓鞘疾病是一类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具有类同特征的获得性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的有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等,共同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神经冲动传导功能受损。
脱髓鞘病青壮年发病多见,少年儿童亦常可见,若诊断治疗延误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早发现:
脱髓鞘病有什么特点是可以引起患者重视并及早就医的呢?
患病人群:青壮年多见,女性居多。
诱因:多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分娩或流产、过度劳累等,亦可无明显诱因。
首发症状:根据病灶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常见肢体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瘙痒等)、肢体无力或瘫痪、大小便异常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病灶位于脑干或上段颈髓时,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呃逆等,常首先就诊于消化内科对症治疗,若症状持续不解,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
早诊断: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尽快前往神经内科就诊,行磁共振检查。请注意,对于脱髓鞘病变,磁共振检查较CT检查更为准确清晰,应选择磁共振检查。
如影像学确诊脱髓鞘病,应及时住院治疗,并根据病情行腰穿、血液、诱发电位等检查,重点筛查寡克隆区带、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其它自身抗体等。
早治疗:
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及时进行激素冲击或其它急性期疗法。疾病进入缓解期后需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控制疾病、预防复发,并进行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具体咨询就诊医生。无论在疾病急性期还是进入疾病缓解期,尽早配合中医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脱髓鞘病并不可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持良好心情,与医生合作,中西医结合,医患携手战病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