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天清地明,天气渐暖,草木萌发,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清明前后注重养生,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顺应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每个季节都有其特点,春属木,春主生,其气温;五行学说理论中以五脏配属五行,肝主动主升而归属于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即是说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杨柳泛青,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应该早睡早起,积极到户外锻炼,中老年人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避免骤然大运动量的运动,动作要舒缓,及时补充水分。清明多风,温差较大,养护阳气防风防寒。
“春与肝木相应”,清明时节应保护肝脏,柔肝养阳。饮食方面要“省酸增甘”,即少吃酸性的食品,适当增加甘味食品以补益脾胃之气。由于春季易发生肝阳上亢,因酸味入肝,其性收敛,不利于肝的疏泄,所以要少食酸性食物,即“春季忌酸”,酸性食物包括羊肉、鹌鹑、炒花生、海鱼、虾。因为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要适当进食甘味食品,可多食山药、大米、小米、荠菜、菠菜、银耳、大枣、蜂蜜水等。
“肝在志为怒”,清明时节要注重调畅情志,《素问·举痛论》中论述“百病生于气也”。如果春季肝的升发太过,阳气升腾,疏泄不及,情绪急躁易怒,怒则伤肝伤阳。所以保持心胸开阔,心态平和,身心愉悦。
在这气清景明,万物皆齐的时节,顺应春季勃勃生机,调摄身体,柔肝养阳,平衡阴阳,健身养生,预防疾病。
杨乔长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擅长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脉支架术后胸痛、睡眠障碍、中风。糖尿病、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及老年病、慢性病。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全天,周日上午。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