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4日了解到,中国研制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原创新药甘露特钠胶囊(GV-)将于11月7日投产,并于12月29日前在渠道投放。该药物上周六获批。而此前获得治疗AD药物批件的京新药业今日开盘涨停。截至发稿时,医药制造板块涨1.23%。
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原创新药甘露特钠胶囊(GV-,商品名“九期一”)上市,这也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推动创新研发成果快速上市的成功案例。该药的获批上市,填补了过去17年AD治疗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患者不能回忆以前学到的信息,思维和判断受影响,会相继出现相关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医学上尚无彻底治愈老年期痴呆的方法。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只能达到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不能彻底治愈病症。
此次获批的GV-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药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获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是中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表示,GV-即将于11月7日投产,并于12月29日前将把药物铺到全国的渠道,让中国患者受益。从明年起,将进行上市后研究。浦东新区提供了40亩地用于产业化,今年内动工,如果三年能够完成建设,可以满足万患者用药的销售。吕松涛表示,目前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围绕GV-新药)的首轮沟通也已结束。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不仅是GV-,各国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都在加快AD药物的研发。十天前,首款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症状的阿杜那单抗宣布计划于年初向FDA递交阿尔茨海默症在研药物的生物制剂许可上市申请。
此前全球获批上市的AD药物仅有5个,而相关机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处于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数量增加了17%,从58种增加到了68种,其中8种药物将在未来五年内投放市场。
国内企业也正在加速AD药物研发。其中,京新药业6月5日公告显示,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的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已经获批。其他的在研企业还有北京四环制药。华海药业的盐酸多奈哌齐片也已被纳入优先审评,机构预测今年四季度能够完成审批并上市。此外,绿叶制药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的石杉碱甲缓释片处于3期临床试验,双鹭药业的泰思胶囊处于3期临床试验。
受此影响,京新药业开盘涨停。截至发稿时,整个医药板块涨1.23%。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鑫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