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化名)今年11岁,平时的她有些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太跟同学们一起玩,一个人默默的上学放学,也很少笑。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性格使然,而是因为她内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天晚上都会尿床1-2次。
女孩患上儿童夜间遗尿症
玲玲的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一起来到东莞打拼,留玲玲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因为距离远,爸爸妈妈难免有所疏忽。原来从玲玲出生至今,每天晚上都会尿床1-2次,爷爷奶奶在老家尝试了不少偏方,食补药补都用过了,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这个事情,玲玲从来不敢让同学知道。可是马上要升学上初中了,玲玲将面临寄宿生活,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得知会怎么看?玲玲很是焦虑,长时间的压力也导致她睡眠质量很差,身材也相对于同龄孩子要矮小一些。
爸爸妈妈觉得医院看看。于是,最近便医院儿科就诊。医生帮玲玲做了相关的检查,确定玲玲患的是儿童夜间遗尿症。医生说,儿童夜间遗尿症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必须要对孩子多一些鼓励,而不是责罚,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同时,要尽力减轻孩子的负担。
医生鼓励玲玲,白天其实可以正常饮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2-3小时应不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等。
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了去氨加压素片,并规律复诊。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精神缓解之后,现在玲玲的夜遗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计划满3月后药物逐渐减停。
家长应重视儿童尿床现象
玲玲的经历实际上会给很多家长以警醒。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会面临的误区。比如,家长会觉得孩子尿床本来就不是大问题,长大了就好了。又有些家长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觉得是孩子不自觉不懂事,甚至还冲孩子发脾气。如此,很多家长都会忽视尿床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也忽视了尿床背后的危害。
其实,要提醒家长的是,针对儿童尿床,一定要找对方法,及时解决,才不会耽误孩子的成长。
医院儿科*绮筠医生介绍,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3-4岁开始就能够控制排尿,如果5岁及以上的孩子还频繁尿床,表现为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的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则可能是患上了儿童夜间遗尿症。
“医院临床上需要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排除非单症状性夜遗尿以及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绮筠介绍,建议家庭积极记录排尿日记以评估儿童膀胱容量和是否存在夜间多尿。
据悉,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主要病因。
*绮筠介绍,儿童夜遗尿虽然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部分患儿夜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可有效治愈大部分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另外中医中药以及针灸、推拿、敷贴等是我国传统中医学治疗儿童夜遗尿的特色疗法。
文字:钟晨
编辑:张东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