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患者经常会问到我,血糖不是很高但是出现了手足麻木的症状。这是为什么?
我也有观察过,很多糖友都会因为血糖轻度升高这个事不太重视,那么这时候他是感觉不到并发症的出现,没有这种困扰和影响,随之也不会重视血糖的问题。
其实很多的研究都表明过,只要是空腹血糖超过6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超过8毫摩尔每升,哪怕你只有一点点的轻度血糖异常,那么它的并发症可能就已经开始要发展了。所以我常说,对于这种初诊的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年轻一些的,那我对他们的血糖控制是相当严格的。空腹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人的范围,包括餐后血糖还有糖化血红蛋白也一定达到正常人的一个标准。这样的话,他的并发症发生率才会得到控制,下降。所以年轻人要尽早,尽快的把血糖控制住。
那么患者还会有一个什么困惑呢?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而导致患上糖尿病的。总体来说,遗传和后天因素都有造成糖尿病的可能。后天多是指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的不良如多吃少动,每天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热量超标,超出自己身体能够趋消耗代谢的能量,那么这样一直下去会导致胰岛功能负担过重,最终胰岛功能受损遭受破坏。
糖尿病患者主要还是由于体内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所致。也就是说分泌的胰岛素不够用了,或者分泌的胰岛素不敏感了,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了。都可以这样去理解。这时候身体的血糖就会居高不下。那么先天遗传的一部分人呢,是属于易感性造成的,比如,父母里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那儿女出生后患病的概率会相对增加,概率比较大。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其实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哪怕说家里没有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也没有所谓的家族史,但是长期不好的作息习惯和不节制的饮食,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没有特殊症状,很多人吃的还很多甚至饮水量也比较大,基本是通过体检时发现血糖高才被医生建议去彻底的进行检查。当症状开始明显是会出现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多、体重呈下降趋势。如果这时出现血糖异常又没达到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般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或是糖耐量异常。病情进一步加重的话,就会超过身体的代偿能力,最终血糖就会无法控住,一旦糖尿病确诊后将会是终身的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