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31日报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正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国当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青光眼、老年*斑变性和白内障等患病比率不断上升。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仅有4.48万余名眼科医师,且大部分眼科医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专业医生,尤其是眼底病医生特别匮乏。因此,青光眼等致盲眼病的高患病率,高致盲率与诊断水平不高之间的鸿沟,迫切需要一种新技术来弥补。
对于眼科疾病而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眼病致盲的关键。要做到青光眼等致盲眼病的早诊早治,不但需要依赖医师的专业水平,还需要精准有效的检测设备辅助诊断。但我国眼科面临着医生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的挑战。
记者今天获悉,参天公司与鹰瞳Airdoc日前在上海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学术交流研讨会,双方将致力于提供眼部疾病综合解决方案,携手服务广大基层医生和患者,提高眼部疾病诊断率,助力中国基层眼健康水平提升
此次战略合作的启动,将致力于为缓解这一现实困境提供一个高效、便利的解决方案,即通过人工智能视网膜筛查技术及便携眼底相机的推广应用,辅助基层医生提高眼部疾病诊断效率和质量。
视网膜是人体中唯一可通过无创方式直接观测到血管和神经的部位。通过视网膜图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或者其他多种眼底疾病,乃至全身性疾病的情况。因此,基于眼底照片的检查手段是糖网、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筛查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将知名眼科专家的智慧和经验集合起来,并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服务更广大的患者。
基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可以快速、无创地通过视网膜发现早期健康风险因素,从而辅助医生高效、高质地进行眼底疾病评估,对基层地区青光眼等眼部疾病风险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医学影像AI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眼底影像AI领域,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可。《中国青光眼指南(年)》便指出,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不断成熟,实施包括青光眼在内的综合眼底筛查,将是未来相对经济的新型筛查模式。
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医院眼科王宁利教授高度肯定了人工智能视网膜风险评估对提高全国基层眼病诊治率的意义,“通过促进眼病预防、尤其是在基层致盲眼病的预防,减少致盲,是我国公共卫生的一大目标。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医疗影像行业智能迭代,将更好地赋能基层医疗,实现我们向目标的迈进。”
复旦大医院孙兴怀教授同样表示,“中国医学AI发展非常蓬勃,驱动我国现有医疗模式创新变革。积极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检测系统,并加以大范围推广应用,能有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疾病筛查和诊疗随访效率,弥补专业人力不足。”